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大唐風: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
大唐風: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
大唐風: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 評價
網友滿意度:
有人說
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
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
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
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
一句句 一頁頁
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
像我呼喚
帶領著我一起遨遊
直至最後一頁
在博客來看到
大唐風: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
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
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
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
已經練就到了
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
而#GOODS_NAME#
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
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
便覺得韻味非常
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
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
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
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
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~~~
大唐風: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
印度智慧書(修訂版):認識《薄伽梵歌》的第一本書 ![]() |
恍然大悟365個簡單哲理:經典名言一點就通,每天讀一句,懂了自己、工作與人生的眉角 ![]() |
商品訊息功能:
商品訊息描述:
優惠時間:2017/11/1 ~ 2017/12/15
◎城邦出版社聯展,任選二本75折!
原價:660元
超值組合價:
75折 特價 495元
《大唐風: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》
【公孫策說歷史故事】系列第五彈!深入領略詩句的精彩細膩,幽微發現唐史的不同角度「風」是詩歌的代詞,公孫策引述詩人文句,印證大唐盛世衰頹的時局變化;「風」又有「諷」的意思,書中對當時人物與政治的褒貶,也相當投射於現今時局。
「唐王朝是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,國力最強,歷時最久的王朝之一,共二百七十六年,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。」(引自柏楊《中國人史綱》)
分水嶺是唐玄宗的兩個年號:開元與天寶,前者是巔峰,後者轉趨向下,轉捩點是「安史之亂」。加上紫水晶擺放位置「藩鎮割據」、「牛李黨爭」,讓元氣大傷的大唐帝國,朝廷形同虛設,終致走向滅亡。
這段歷史,史書有載,唐詩中卻有不同視野。為數甚多的詩人群,相較於人數極少的史家,提供了更客觀的觀點與視角,也留下更真實的唐代史影。那些才華洋溢的文學之士,懷抱盛世理想,卻處在動盪年代,周旋於軍閥、權臣、朋黨、宦官之間,隨時局而浮沉。他們的心境如何?
借詩讀史,以詩論人,順著歷史的進行,帶進文學家的故事,公孫策以五維思考解讀唐詩與唐史,由「深入詩人當時處境與內心」的角度,寫出對諸多唐朝歷史故事的另一種詮釋,讀來或許另有不同的領會。
本書特色
1) 規劃以1000個故事訴說中國歷史關鍵時刻的【公孫策說歷史故事】系列,繼《英雄劫》、《大對決》、《黎民恨》、《夕陽紅》之後,2016年新作《大唐風》剖析唐朝歷史,但是由大家熟悉的唐詩角度切入,並在部分章節嘗試加入說書影音,由公孫策獻聲為大家說故事,讓讀者可以更貼近作者的思路,從耳熟能詳的唐詩隱喻,解說出鮮明唐朝興衰史。
2) 唐詩幾乎每個人多少都能吟誦幾首,李白、杜甫、杜牧......等知名詩人,唐明皇、楊貴妃、高力士、安史之亂、武則天......的軼事與歷史事蹟,也幾乎人人多少聽過一些;詩人個人遭遇和歷史糾纏不清,寫成傳頌不斷的唐詩,除了表面的詩句釋義,詩中內在蘊含對唐朝政治、社會,乃至時事的看法,該做何解?唐詩不僅是文學經典,也可做為史料,從不同角度認識唐史,不僅喜愛歷史的人可以讀,喜愛文學的讀者也可以重新獲得另一番心得。
3) 以古為鏡,以人為鏡,警惕現世,故事讀來更添趣味。文中【原典精華】節錄自《唐詩三百首》、《古文觀止》、《資治通鑑》,有助強化國高中生國語文能力,是想要提升古文理解能力讀者或年輕學子絕佳的課外讀物。
【專文推薦】
單兆榮 北一女中退休歷史教師
畢仙蓉 惠文高中國文教師
【好評推薦】(依姓氏筆畫排序)
何飛鵬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
歐陽宜璋 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、臺大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
賴英照 中原大學講座教授
謝哲青 作家、節目主持人
大唐風,文學家以感性詳細記錄時代,評論家以理性重新話說唐史。
故事人人會說,巧妙各自不同。本書作者如法國哲士伏爾泰般,以筆名行世,用七俠五義的演義精神,敷演原典與詩詞中的人物,讓古人復活於當下。從用字遣詞、引經據典和註解詳實,可知學問功力;又能淺白入手、娓娓訴來,彷彿唐代傳奇。每則故事以2000字左右的文字篇幅,看似獨立成篇,卻又藕斷絲連,環環相扣。??如此文字,最契合大眾,也適合學子。──北一女中退休歷史教師單兆榮
「吞吐抑揚,入情入理,入筋入骨」這十二字,哪裡僅是形容說書的至高殿堂?一本故事書也能說得如此,那就是《大唐風》。您也捧起一本讀讀看,肯定能感動那其中每首唐詩對您訴說的精魂。──惠文高中國文科教師畢仙蓉
作者介紹
公孫策
知名專欄「去梯言」作家,擅長借用歷史典故,批判政治亂象,針針見血,將「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」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。著有:《黎民恨──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》、《大對決──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》、《英雄劫──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》、《去梯言──歷史之眼看台灣》、《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》、《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》、《冰鑑識人學》、《跟康熙學策略》、《公孫策說唐詩故事》、《公孫策說名句故事》、《史記經典100句》、《戰國策經典100句》等書。
公孫策此番發願,以4年時間在網路上連載1000個歷史故事,目前已經發表超過目標,仍繼續寫作中。繼2011年《英雄劫》、2012年《大對決》、2014年《黎民恨》、2015年《夕陽紅》之後,2016年開春,將以讀者耳熟能詳的唐詩,另類解讀詩人的內心深處與唐朝歷史角落!
相關著作
《大對決: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》
《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》
大唐風: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-目錄導覽說明
〈總 序〉三十本經典,一千個故事
〈推薦序〉詩史互證御唐風/單兆榮
〈推薦序〉「吞吐抑揚,入情入理,入筋入骨」的文史故事/畢仙蓉
〈作者序〉帝國巨變中的詩人心境
第一篇 安史之亂
──「李杜文章在,光焰萬丈長」
1、開元盛世 ──雄心日千里
2、張九齡 ──今我遊冥冥
3、李林甫重用蕃將 ──天子非常賜顏色
4、白手還山 ──天子呼來不上船
5、野無遺賢 ──騎驢十三載,旅食京華春
6、范陽兵變 ──漁陽鼙鼓動地來
7、雙城忠烈 ──睢陽齒,常山舌
8、潼關失陷 ──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
9、馬嵬兵變 ──六軍不發無奈何,婉轉娥眉馬前死
10、太子即位 ──烽火連三月,家書抵萬金
11、李泌與房琯 ──對棋陪謝傅,把劍覓徐君
12、上皇回京 ──百官何日再朝天
13、流放獲赦 ──輕舟已過萬重山
14、生死見真情 ──冠蓋滿京華,斯人獨憔悴
15、老驥伏櫪 ──孤鳳向西海,飛鴻辭北溟
16、大亂平定 ──青春作伴好還鄉
17、落花時節 ──飄飄何所似?天地一沙鷗
第二篇 藩鎮割據
──「無有一城無甲兵」
18、逼反僕固懷恩 ──殿前兵馬破汝時
19、河北諸鎮 ──紅線盜合
20、涇原兵變 ──聶隱娘
21、李錡與杜秋 ──勸君莫惜金縷衣
22、宰相遇刺 ──還君明珠雙淚垂
23、雪夜入蔡州 ──四夷聞風失匕箸
24、碑文惹風波 ──韓愈雪擁藍關馬不前
第三篇 牛李黨爭
25、臨江之糜 ──柳宗元?江流曲似九迴腸
26、身不由主 ──元稹?曾經滄海難為水
27、瀟灑不羈 ──杜牧?十年一覺揚州夢
28、左右不是 ──白居易?江州司馬青衫濕
29、我行我素 ──劉禹錫?前度劉郎今又來
30、懷才不遇 ──李商隱?一生襟抱未曾開
尾聲 落花流水
推薦序
詩史互證御唐風單兆榮/北一女中退休歷史教師、93年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
文藝復興時代的佛羅倫斯政壇,爾虞我詐、鬥爭頻繁且僭主不斷,但文化藝術卻臻於頂峰、人才創見齊發;宛如安史之亂、藩鎮割據與牛李黨爭的中唐以後,卻是唐詩盛世、文學家輩出的時代。就像世人錯認宋朝經常兵敗、屢遭外患,於是以「積弱不振」一言蔽之;殊不知,宋代的經濟已達工業革命前夕、科技進步武器發達、理學思辨佛道高深,是個文化盛世。因此政治社會傾頹,往往也是文化成熟之時,本書作者深切了解這類歷史脈絡,以詩入史,帶我們探訪生於中衰之世的詩人,也是大臣們,這是「以士治國」中華文化獨具的特色。
歷史,說「故去之事」,怎麼說?古有史家,今有高人。史家的經典用語,離我們的時代已遠,仰賴有心方家,探囊解謎。故事人人會說,巧妙各自不同。本書作者如法國哲士伏爾泰般,以筆名行世,用七俠五義的演義精神,敷演原典與詩詞中的人物,讓古人復活於當下。從用字遣詞、引經據典和註解詳實,可知學問功力;又能淺白入手、娓娓訴來,彷彿唐代傳奇。每則故事以2000字左右的文字篇幅,看似獨立成篇,卻又藕斷絲連,環環相扣。更令人驚豔的是,提供精緻的地圖,指出歷史變遷是主軸,時間必立於空間上。
舉幾個好例,說明作者的淵博與用心。
《山海經》形容安祿山關心李林甫對他的評語,讚賞之則開心,若說應該檢討了,安祿山「輒反手據床曰:噫嘻,我死矣!」。作者如此譯寫:「安祿山就上身後仰,反手按住椅邊,說:啊,我死了,死了!(這句話用台語念,尤其傳神)」,的確傳神!
運用詩詞,信手拈來,將杜甫〈兵車行〉串成史事,「原來天可汗的盛世功業是建築在『千村萬落生荊杞』上頭。役男『去時里正與裹頭』,戰事結束『歸來頭白還戍邊』。而天下父母『不重生男重生女』的另一個解釋,卻是『生女猶得嫁比鄰,生男埋沒隨百草』」。又,解釋《舊唐書》字句「權豪斂跡、奸臣畏法、閽寺懾氣」,簡潔的說:「也就是沒有權奸,沒有黨爭,也沒有宦官弄權。」如此文字,最契合大眾,也適合學子。
選用史料,不只是對眾人熟知的李白、杜甫深度著墨;還有許多不熟悉人物如李泌、房琯等動人的小故事;更將侯孝賢電影《刺客聶隱娘》的原型傳奇說得透徹,以「涇原兵變」標題,提醒讀者,這不過是藩鎮間爭奪地盤的頻繁行刺事件之一。也不時引用名句,提醒眾人,其實大家耳熟能詳,如詩人李紳是(名句「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」的作者);杜牧不只風流,還能上書言兵事,真實立體;巧妙串起元稹、白居易和劉禹錫詩人間的相似命運,說「白居易與元稹初入仕那一年,劉禹錫已經進入權力核心。」類似美國漢學大師史景遷在《天安門:中國的知識份子與革命》書中,將康有為、孫中山、丁玲等近現代中國人物之間的行事,完美交織。
善用括號,地理有今名可供查考;或三言兩語古今映照,如唐代擁有「同平章事」頭銜者,即可入政事堂議政,以三個字(宰相級),輕鬆表達完整涵意。再如成語「羅掘俱窮」,簡單幾字註解(鳥、鼠都捕盡),於是《資治通鑑》、《唐詩三百首》、《古文觀止》輕鬆今釋。以詩入史的標題,袖出人物芳華,經典已不只是本身。
推薦序
「吞吐抑揚,入情入理,入筋入骨」的文史故事畢仙蓉/惠文高中國文科教師
唐詩,在中學教科書裡,往往收錄有限,餘則為部分學校補充教材。授課時,也因進度上的時間限制,無法細說創作背景來龍去脈,僅能補充耳熟能詳的典故。如此讀來,別說讓學生感動,連老師恐怕也只是將唐詩視為「教材」或「補充教材」而已。倘若今日有老師將唐朝史實與詩人生平、創作聯結,並以說故事的方式呈現,臻至晚明張岱形容柳敬亭說書「吞吐抑揚,入情入理,入筋入骨」那樣的藝術境界,我相信讀唐詩,不僅是至多在「欣賞」境界,而是已能達到被融化的境地了。
朗讀古今詩文是我的興趣,而將這項興趣融入教學,讓學生喜歡朗讀,享有更精緻的閱讀,是我的理想。在讀《大唐風》之前,我以為自己盡力了。讀畢方悟個人的教學革命尚未成功,如欲令自己的朗讀技術無可挑剔、無愧於作者,勢必一讀再讀,如同此書般,與歷史共談的文學家故事。唯有將文學家的生命與歷史結合,才真能感受到他們與作品共存的生命,而非談人歸談人,談作品歸談作品。原來過去朗讀不少古今文人大作,也只是了解作者的部分精神與情感,縱使得到不少掌聲,卻仍愧對那些文人。我並未真正走入他們的生命,也未完完全全讀出它們的精魂;而僅是七拼八湊他們的旅程,便以為讀懂了它們傾訴的全部。今日一讀......,唉!我已不知該說是被公孫策先生徹底感動,還是該說被過去我了解的那些唐朝文人徹徹底底感動了。
手捧《大唐風》,即使不敢一擾旁人,也要在心裡一句一句地憋著讀,一旦四下無人,放聲朗讀它幾頁也甘願!「唐玄宗親上勤政樓,宣布要御駕親征,可是長安老百姓沒人信他。事實上,那正是皇家逃難的假動作。但假戲也得演得像真的,於是......」「這一群權力新貴,互相吹捧,你說我是伊尹(商湯的宰相),我說你是周公,我說他是管仲,他說我是諸葛亮,簡單說,得意忘了形!」
「吞吐抑揚,入情入理,入筋入骨」這十二字,哪裡僅是形容說書的至高殿堂?一本故事書也能說得如此,那就是《大唐風》。您也捧起一本讀讀看,肯定能感動那其中每首唐詩對您訴說的精魂。
1、開元盛世──雄心日千里
大唐帝國的兩個盛世:唐太宗貞觀之治與唐玄宗開元之治。這兩個治世中間,是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時代。武則天事實上很能幹,甚至稱得上英明,在她治下的大唐帝國持續繁榮強大,完全不是男性儒家筆下的「黑暗時代」。(武則天後來篡位,國號「周」,可是「武周」只有十五年,仍歸在唐史中)
西元七〇五年,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,迫武則天退位,禪位太子也就是唐中宗李顯。那一年,在西域經商致富的李客,全家遷回中國,住在劍南綿州(今四川綿陽市),他有個五歲的兒子,就是後來的詩仙李白。
唐中宗李顯當太子畏懼老媽武則天,當上皇帝畏懼老婆韋皇后。韋皇后一心效法武則天,跟武則天的秘書上官婉兒、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、安樂公主的公公武三思(武則天的姪兒)聯手,排除張柬之等大臣,並殺害太子李重俊,接著毒死中宗,在發喪前立溫王李重茂為太子,隨即繼位。如此安排,想當然將由韋后掌權稱制,大唐眼看又要出現一位女皇帝。
於是爆發了又一次宮廷政變,相王李旦的兒子李隆基跟太平公主(武則天的女兒)聯手,殺了韋后與安樂公主、上官婉兒。李旦成為唐睿宗,李隆基成為太子。
可是太平公主也以武則天為模範,陰謀廢太子。李隆基得到大臣與軍方支持,先逼使老爹傳位給他(成為唐玄宗),隨即下手除去太平公主和她的黨羽,結束了五十多年的女權時代。
那是西元七一二年的事情,那一年,河南鞏縣(今河南鄭州市)的杜家出生一男,就是後來的詩聖杜甫。
李白、杜甫就在開元盛世下長大。開元盛世有多安定繁榮?正史記載「東都斗米十三錢,海內安富,行者雖萬里,不持寸兵」,物價平穩、經濟繁榮、社會治安良好,老百姓要求的不過如此。
李白的家世始終是個謎,父親李客雖是巨富,卻高臥雲村,不求祿仕。李白的文才那麼高,卻始終沒有參加過考試,於是有人推斷,李客是齊王李元吉的後代。李元吉是唐太宗的弟弟,在玄武門兵變中被殺,李白是罪人之後,因此不敢求仕進。
然而,李白一生的志向卻是當「帝王師」,他十八歲時,跟隨一位異人趙蕤學王霸之道、縱橫之術。
語言:中文繁體
規格:平裝
分級:普級
開數:21*15
頁數:224
出版地:台灣
商品訊息簡述:- 作者:公孫策
追蹤
- 出版社:商周出版
出版社追蹤
- 出版日:2016/4/2
- ISBN:9789869295635
- 語言:中文繁體
-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大唐風: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